【蒌蒿满地芦芽】“蒌蒿满地芦芽”出自苏轼的《惠崇春江晚景》:“竹外桃花三两枝,春江水暖鸭先知。蒌蒿满地芦芽短,正是河豚欲上时。”这句诗描绘了早春时节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象,充满生机与诗意。
一、
“蒌蒿满地芦芽”是描写春天到来时,河岸上生长茂盛的蒌蒿和初生的芦芽,表现出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。这句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,也体现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热爱。通过这一画面,读者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大自然的活力。
二、相关知识点表格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苏轼《惠崇春江晚景》 |
诗句原文 | “蒌蒿满地芦芽短” |
作者 | 苏轼(北宋著名文学家) |
诗题 | 《惠崇春江晚景》 |
诗歌主题 | 春天的美景与自然气息 |
意象解析 | 蒌蒿、芦芽——春天植物生长的象征;河豚——春季常见鱼类 |
诗歌风格 | 清新自然,富有画面感 |
文化意义 | 展现宋代文人对自然的审美与生活情趣 |
延伸阅读 | 可参考《东坡七集》或《苏轼诗词选》 |
三、个人理解与感受
“蒌蒿满地芦芽”虽然只有短短五个字,却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。它不仅仅是自然景象的描写,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。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,我们或许也应该像古人一样,学会欣赏身边的美好,感受季节的变化,体会自然带来的宁静与喜悦。
如需进一步探讨该诗句的文化背景或艺术特色,可继续深入研究苏轼的其他作品及宋代山水诗的发展。